close

想看這部叫Namesake的電影,想很久了。只是每次總是會有其他的原因,所以沒有租成功。在連將近二十年前的片,油炸綠番茄,都已經租回家看過之後,這次終於下定決心,要把Namesake帶回家!

其實我並沒有印象看過Namesake的預告,或是聽過朋友討論過這部電影。那天是在DVD店裡(其實我還是習慣叫它錄影帶店),看到Kumar(就是那很白癡的Harold & Kumar系列)很嚴肅地出現在封面,好奇心驅使之下,看了後面的劇情簡介。一看之後,真的讓我為之心動。但是我們去的這間DVD店常有奇怪的搭配組合特價,ㄟ,我的阿桑心態讓我不喜歡那連鎖的百事達啊!所以,在省錢的前提下,我們一直到這個星期才有機會把Namesake帶回家。

嚴格說起,劇情簡介的其中一句話,就足夠讓我心動了 - "a suburban teenager caught between his Indian roots and his American birthright"。簡單一句,就是蕉不蕉的問題。國中畢業之後,就出國的我,其實覺得自己還保有優良的台灣傳統(講得好像自己課餘會去唱歌仔戲一樣);但是三不五時,還是有那種中西文化不相容的矛盾。好朋友薛米兩歲就從印度到加拿大,三十出頭的她根本就是個百分百的加拿大人;可是她爸媽就和其他移民一樣,堅持各種傳統的印度習俗。因為聽了不少她的故事,更增添我想看Namesake的決心。

電影很長,兩個多小時,而且節奏有點慢。是那種會帶給觀眾淡淡的哀愁和些許無奈的故事,它不是所謂的公主和王子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的故事,它是一個故事,一個你知道真正發生過,可能就發生在你周遭的故事。不時,心就會揪一下。電影中的不少段子都是耳熟能詳的移民經驗,像是,希望子女的另一半也是有同樣的文化背景。不管是從父母的角度或是子女的位置,同樣的故事,讓人有不同的感動。如同電影名稱,男主角也經歷著跟名字有關的identity crisis。我也是啊,從愛麗絲回到家瑜,也是中西文化對我的衝擊。

照理說,電影的重點應該在男主角上面,但是我卻覺得電影是環繞著男主角的媽媽,Ashima。當初一個年輕的印度女生,一嫁,就嫁到半個地球外的美國;不是因為愛,因為那算是所謂的arranged marriage。看她如何在人生地不熟的國家開始認識和愛上她的丈夫,如何努力著不要失去心不在家裡的兒子,如何在最後終於為自己做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決定。當我們的一輩子是為他人而活,我們是否會因此失去自己呢?我不知道,哈,而且我不太想知道(至少,我不想要親身體驗)。比起男主角,我好像比較可以體會男主角的父親,Ashoke。Ashoke年輕的時候到美國求學,進而定居,即便如此,人生的最後,他還是回到了最初的家。他努力地成為蕉兒子和傳統老婆之間的橋梁,看他對Ashima的溫柔體貼,還真的讓我對印度男人刮目相看呢。

導演很積極地想要表現出兩個城市(紐約和加爾各答)的同與異,畫面常是一東一西。對於常常處在流浪狀態的異鄉人,其實是很貼切的寫照。每個城市都有令人熟悉的一面,卻都不是家。每個城市都給人恐懼的陌生感覺,卻也都是家。不過,同樣的手法,我覺得導演用太多次了,看到後來就沒什麼,還讓我覺得有點煩(P匠說是我自己太沒有耐心)。但是,我還是覺得這是一部好電影,一部有深度的電影。

這部電影是從小說改編的,聽說小說更好看。看來,這本小說也登上了我的書單了。

電影預告:Namesake Trailer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nca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