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A novel by Daniel Keyes~

又是一本讓我很感動的好書。幾個月前,和朋友分享過「追風箏的孩子」。姿君投桃報李地也告訴我一本令他動容的小說「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」。這真是一本很特別的書,講的是一個有智能障礙的成年人,在腦科實驗後,成為天才的故事。不想講故事情節,因為覺得這是一本值得大家去閱讀的小說。順便一提,這本原文不難,想要練習英文的,可以考慮英文版喔!

故事的主題很吸引我,因為主角有著身心障礙。這幾年來,工作或是讀書的領域都和身心障礙脫離不了關係。看到他們對生命的努力和熱忱,或是週遭親朋好友對他們的關愛,總是讓我覺得生命充滿希望。媽說,我是一個從小在很多愛之下長大的小孩。也許,這是我回饋社會的方法,哈,在非營利性研究組織下,盡自己小小的心力。老闆也多次提到,當初選我的原因,就是覺得我有一種與人相處的特質。She said that I am a people-person who really cares and with a great sincerity. 雖然被誇獎的會臉紅,不過,她大概也是要告訴我,我可以在研究界生存,但是無法到真實世界與他人廝殺吧!

語言,在身心障礙的世界,是個很敏感的話題。有所謂的politically correct的名詞。很多人說,這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;我卻不這麼覺得。只要你用心,真的把所謂有身心障礙的朋友,當作是與我們相等的人們,何難之有?我們會用individual with a disability, or physically challenged, etc,但是,我很反對retarded這個形容詞。它夾帶著過多負面的涵義。然而這本書裡,卻不停的出現這個字。一開始有點失望,總覺得我們的努力,還是尚未被普羅大眾所接受,才會這樣大剌剌地出現在小說裡。後來想想,這是以主角第一人稱所寫的故事,是他形容他所經歷過的人生,那些所謂傷人的字眼,其實是築起他人生的磚塊啊!那些文字對手術前的他,不具任何意義;然而,因為了解才懂得傷害,是他手術後最痛苦的認知。也許,很多時候,不懂和不了解,真的比較幸福。因為我們不去比較也不去計較,人生就會比較平順,不是嗎?

故事給我另一個衝擊,是所謂研究人員的心態。我以為我在作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情,我以為我們將可以為身心障礙著盡一點心力,然而,這真的是他們所想要的嗎?我們是否把我們理想的生活模式,不經思考地直接投射在他們身上。我們想要他們過的像我們一樣,是否意味著我們不認同他們的生活能力?這就是我一直以來有的兩難。我沒有答案,我知道,很多服務多年的醫療人士,也沒有答案。但是,只要沒有一個身心障礙者直接地告訴我,我的努力其實對他們是傷害,我想,我會繼續下去。很多事情,端看出發的觀點,而我,選擇那個簡單直接的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nca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